9月9日教师节前夕,《安徽青年报》第6版以“李小胜:在‘寂寞’中守候阳光”为题报道了我校2019年“全国优秀教师”李小胜先进事迹,第8版以“王程:以‘经济现象’为媒上好思政理论课”为题报道了我校安徽省第四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思政组第一名获得者王程老师先进事迹。现将两篇文章转载如下:
李小胜:在“寂寞”中守候阳光
作为厦门大学经济学专业博士生,李小胜的人生规划本有很多条路可以选择,但他毕业后仍选择返回安徽财经大学任教,以报母校昔日培养之恩。返校后专心任教和科研,助力学校发展。
李小胜,男,1976年3月出生,厦门大学经济学专业博士,安徽财经大学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讲本科生《统计学原理》、《抽样调查》、《货币与金融统计》和研究生《综合评价》等课程。教学考核多次评为“优秀”、获“澳华”奖教金和“科研标兵”等荣誉,被聘校“学术带头人”和校“龙湖学者”,2019年获全国优秀教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他具有极高的专业素养,在对学生的教育上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循循善诱,帮助他们成长成才,对不同潜质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指导。对于直接就业的学生,重点进行职业规划指导,多名学生在他的关心下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岗位。对于考研的学生,重在鼓励和给予学习方法指导,许多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北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高校录取的学生念念不忘李老师曾给予的鼓励和支持。在研究生教学中,他主张教学与讨论同时进行,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他指导的研究生王申令在校期间发表两篇CSSCI期刊学术论文,并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中央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李小胜还鼓励学生参加各种项目申请,指导立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项目2项,省级项目5项。指导本科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多次获得省赛一等奖和二等奖。
李小胜说,自己和学生的关系是亦师亦友,相处融洽,课上是师生,一起研讨问题,课下就是朋友,一起做饭、一起参加学术会议等等。在参加中国统计学2018年年会时,因为经费超标,李小胜自掏腰包帮学生垫付了部分费用。
在李小胜眼中,教学和科研并不矛盾,搞好了科研,教学才会沉下去,教学教好了,科研上才能出成果。他认为如果不关注教学就不会知道学生需要什么,只有投入到科研才能了解科学的前沿动态,把前沿的学术问题积极反馈到课堂,形成互动效应,与时俱进。
“想要做好科研就必须耐得住寂寞。”在科研这条路上李小胜一直坚信着这句话,并且将其贯彻在自己的科研实践中。在准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时,正值春节,阖家团聚,但李小胜心心念念他的科研事业,心无旁骛。一头扎进书房准备材料写申请,经常忙到凌晨两三点,没有一丝懈怠,更没有一句怨言。
李小胜不仅在做科研时“耐得住寂寞”,在读书上更是如此。读书是李小胜为数不多的爱好之一,但是他所看的书籍都是自己的专业书籍和一些如《经济研究》这样的专业期刊杂志。假期里,经常一看就是一整天。
正是凭着这种“耐得住寂寞”的品质,让他无论是在科研项目立项,还是在高质量论文发表,抑或在科研成果获奖上,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他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结项等级为良好;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1项,免于鉴定结项。目前主持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安徽省社科重点项目各1项。2012年以来,以第一作者在《中国工业经济》、《统计研究》、《Natural Hazards》、《世界经济》、《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经济科学》等刊物公开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20余篇,多篇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或获奖。他还出版专著2部,获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
在学生眼中,李小胜是个授业有方的好老师,在同事眼中,他是一个喜欢分享的好同事。他参与组织发起安徽财经大学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统计与计量经济学论坛,邀请了国内外多名学者分享最新成果,为安财大统计学专业的发展提供了交流平台。
而自己申报成功的国家社科、国家自然等课题申请书,他也都会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同事,还向同事详细介绍自己的申报经验和一些心得。当有同事让他帮忙修改课题申请书时,他从不推托,总是爽快地答应,认真仔细地去检查修改。
李小胜就是这样,他用真诚和无私打动了很多人,守着寂寞,拥抱集体,心向阳光,成为大家眼中的一面旗帜,引导着向上的力量。
成长心语:
学术是要交流的,一群人总会比一个人看得更细想得更多一些。大家一起分享交流经验,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所以我有什么好的方法,只要有人想学,我就会教给他们。
对于我的学生,希望他们都能“认清自己,脚踏实地。”现在,大家最需要踏实肯干的精神,在重视课堂的基础上,积极投身科研,忌好高骛远,要认认真真学习、工作,不负青春,不负未来。
王程:以“经济现象”为媒上好思政理论课
安徽财经大学思政理论课教师
王程,男,1981年出生,中共党员,法学博士,安徽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曾获安徽省第四届普通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思政组一等奖、安徽省第一届同课异构教学竞赛二等奖、安徽省2018年高校思政课教师说课比赛二等奖、安徽财经大学2018年课堂教学质量奖,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项、省级项目2项,曾在《哲学动态》、《教学与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思政理论课教师,不但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历和巧妙的教学方法,更要满怀对党和国家、人民的深厚感情,在春风化雨立德树人中,使自己百炼成钢。”王程将此作为教书育人的人生信条,致力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解决思想问题不过夜
在谈及如何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好履行思政课教师的责任和使命时。王程结合新时代大学生特点,总结出了“坚持原则、耐心疏导、以理服人、不留死角”十六字育人箴言。他通过“用理论知识与学生对话、用真实案例与学生碰撞、用现实国情与学生交流”等方式,悉心地将学生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教育学生将爱党、爱国、爱人民与爱自己、爱家人、爱他人相结合,将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相联系,做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的栋梁之才。由于授课班级较多,王程常常一个晚上要回复数十条甚至上百条学生的问题信息,有时甚至忙碌到深夜,真正做到了“解决思想问题不过夜,阐释理论问题不夹生”,坚持做学生的知心人和引路人。
最大限度地贴近学生
“教育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巧妙的教育方式离不开对学生思想状况的总体把握,要贴近学生并进入他们的思维空间”。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王程发现,大学生作为高知群体,把握他们的思维必须做到“并行、并重、并齐”。即感情融合与理性教导并行:在情感认同的基础上,通过理性的教导使学生“心服口服”。课堂教学与实践指导并重:课堂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实践指导注重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解决现实问题。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齐:变“思政课程”为“课程思政”,用正确的理论方向引领专业课建设,各门课程要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育人的合力。
在王程看来,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不能仅停留于课堂之上,更要深入到学生当中,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结合新时代大学生的实际和特点,开展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多年的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王程坚持帮助指导学生撰写学术论文、调研报告、心得体会,在写作过程中,不断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导学生如何把感性材料用已有的知识体系重新整理编排,从繁杂的历史材料中梳理出理性的知识。在写作过程中,让学生从学理上深刻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和先进性,从求真到求善、求美。
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面对新时代的伟大变革和新思想的不断发展,思政课老师必须不断学习、充电,只有使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知识体系跟上时代的节奏,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王程创新了一套教学方法——以“经济现象”为媒介的思政课教学法。即以鲜活的、现实的、时效性的经济现象作为中介,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加以整合判断,同时融入多元化的现代教学手段,最后上升到价值观的引领和思想的凝练。2018年,经学校推荐,王程参加了安徽省思政课教师说课比赛,比赛过程完整地展现了以“经济现象”为媒介的思政课教学法的全过程,受到评委的一致认可,获得皖北赛区一等奖、全省决赛二等奖。经过不断打磨和完善,在2019年安徽省第四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王程再次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向评委会专家们呈现出了一堂有深度、有温度、有高度的精彩思政课,最终夺得思政组一等奖。这种教学方法也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了宣传和推广。2019年暑期,王程受邀在全省思政课骨干培训班上进行示范教学,其良好的精神风貌,渊博的学识修养和精湛的授课技艺得到了与会教师的高度评价和一致认可。
此外,王程在繁重的教学科研之余还兼任辅导员。期间,当得知学生杨晓(化名)家庭十分困难,大学四年里,便用自己的工资默默资助他完成学业。毕业前夕,杨晓饱含热泪地对王程说:“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老师对我的教诲和帮助”。如今已经成长为一名优秀民营企业家的杨晓,坚持长期资助困难大学生完成学业,实践着爱心接力。又比如班里有同学患了急性肺炎,王程悄悄地为他垫付了3000多元的医疗费,并连续两个晚上守候在学生身边……工作十余年来,王程帮助过的学生不计其数,身体力行,在立德树人的道路上持之以恒,奋进不止。
人物点评:十五年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王程坚持正确的育人方向,做学生的知心人和引路人,躬身实践,在与学生的灵魂互动中引导学生成长成才,激发训练学生的思维潜能,在求真路上向上向善。实现了从传统的灌输讲授到春风化雨的教学转变,在立德树人的同时也成就了自我,是“懂学生、懂理论、懂国情”,“会上课、会沟通、会指导、会引领”的“三懂四会”优秀思政课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