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的力量】汪语桐:勤勉致知 励行致远

作者:法学院 唐义立;摄影:法学院 时间:2023-05-05 浏览:131

 汪语桐,男,中共党员,我校法学院2019级法学3班的学习委员,曾任法学院《法学探索》杂志社副社长、副主编,已保研华东师范大学。学习上,他刻苦钻研,在专业领域深耕细作,用行动书写自强不息。生活中,他热衷公益,积极投身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在疫情期间服务家乡黄山市歙县徽城镇渔梁社区居民500余人次,被当地政府机关表彰。曾多次荣获“国家奖学金”“国元证券一等奖学金”“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国家二等奖”等奖项。

 专业学习:勤勉致知上下求索

 在汪语桐眼里,真正的青春,只属于永远力争上游的人。大学时光是研习知识、磨炼技能的关键时期,因此,无论是专业学习、学科竞赛、实习实践,汪语桐都十分珍惜,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提升的机会。学习之外,他注重开拓专业视野,海量阅读文献资料,像海绵一样孜孜不倦吸取专业领域最新最前沿的资讯,用知识全方位武装头脑。白驹过隙,数年如一日,在汪语桐的不懈努力下,前六学期综合素质排名和专业成绩排名一直名列前茅,并获得国家奖学金。期间,汪语桐还曾连续获得学习优秀一等奖、综合素质奖、优秀成果奖、突出贡献奖及国元证券一等奖学金等近20项奖学金,并获得校三好学生标兵、校优秀学生干部、校优秀共青团员、校十佳志愿者、《法学探索》杂志优秀义务编辑等荣誉称号。

 专业学习需要认知积累,也需经过实践检验。汪语桐对创新创业有着浓厚兴趣,通过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以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及专业能力,在一场场比赛中迅速成长。汪语桐先后获得第14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国家二等奖、第13届“创新创业”全国管理决策模拟大赛国家三等奖、全国高等院校企业竞争模拟大赛国家二等奖、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铜奖。获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三项、铜奖三项,安徽省大学生国际贸易综合技能大赛国家级奖项7项、省级奖项18项。获得各类校级奖项近70项。

 志愿服务:勇当先锋大爱无疆

 青春有很多颜色,汪语桐很庆幸,他的青春有红马甲的颜色。“趁着年轻,要多去做些有意义的事”,汪语桐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在校期间,汪语桐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在校内校外的志愿者队伍中经常能看到他忙碌穿梭的身影。疫情期间,他积极响应地方号召,主动报名投身于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为他的家乡黄山市歙县徽城镇渔梁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扫码、消杀、维持秩序的有他,搬运分发防疫、生活物资的也有他,汪语桐笑称这是“一条龙服务”,“虽然挺辛苦的,但特殊时期,哪里有需要我就上”。这期间,汪语桐累计服务500余人次,受到当地表彰。

 除了深入社区服务战线,他还将抗疫实践与科研科普交叉结合,以项目主持人身份加入陕西师范大学医学社会史研究项目,开展疫情期间科学辟谣志愿服务,帮助广大民众答疑解惑。因此,他先后获得“安徽财经大学十佳志愿者”“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抗疫先锋”等荣誉称号。时至今日,一说起那段难忘的经历,汪语桐总是感慨颇多,“每当遇到困难或不顺心时,我总会想起那段奋斗时光,心里便立刻充满了力量”。此外,汪语桐还一直坚持参与献血、献爱心等公益活动,支持“代理爸妈助养计划项目”“爱心包裹一对一圆梦”等公益项目,个人累计捐款千余元。青春有担当,志愿正当时。汪语桐表示,当代青年不仅要向着光亮那方,也要让自己燃成那团火、发出那束光。

 科创实践:多元突破以践促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汪语桐深知科研创新的重要性,积极进行知识储备。在老师的指导下,他在大一阶段就立项了学校科研创新基金和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并以《数字法治视阈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个人信息保护规制:以健康码为例》为题成功立项校科研创新基金重点项目。通过聚焦关注互联网法学、智慧法学研究方向,立足数字法治与疫情防控双重背景下的健康码使用为切入口,研究适应我国国情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机制,并与安徽、江苏、河北、山东等地政府合作进行实地调研,实证研究数字生态下的基层法治转型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

 汪语桐还将对专业知识的热情积极转化为投身社会实践的动力,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以“环境法治”“数字法治”为主题多次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先后获评“校级先进个人”“优秀团队”“优秀调研报告”等荣誉。此外,他跨学科作为主持人参加的陕西师范大学“中国乡间医人、医事、医史”口述史调研项目,将创新探索触角延伸到交叉多元领域,调研内容涉及卫生健康法学、口述史调研的基本概念、核心理论、基本程序与方法应用等领域的热点问题,与团队合作撰写的报告获评该校医学社会史研究中心优秀调研报告。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在学习成长的未来道路上,汪语桐正向着更远更大的目标前进,努力争做自强不息、奋斗不止、挺膺担当的时代青年。

(撰稿:法学院  唐义立;摄影:法学院;审核:法学院 张卫彬)



 

Copyright © 2018 sdsf.Aufe.Edu.CN    版权所有:安徽财经大学

地址:安徽省蚌埠市龙子湖区曹山路962号安徽财经大学东校区1号办公楼

联系电话:0552-3179676

Copyright © 2018 xfjsw.Aufe.Edu.CN
版权所有:安徽财经大学

联系电话:0552-3179676

返回 原图
/